[香港]《大公报》2006年12月13日

Date:05-04-2024

2006年12月13日香港《大公报》以“周天涯的水彩艺术”为题(A36整版)刊发周天涯的水彩作品和评论文章。

       同期整版刊发的还有(A25版)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A26版)中国美协副秘书长、理事王春立和(A35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田黎明三人的作品和评论。另“画坛”栏目以“荆楚狂歌”为题介绍了著名国画家周韶华先生。

《大公报》简介:
      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的百年老报香港《大公报》,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张报纸,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百年来,《大公报》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先后移址上海、武汉、桂林、重庆、香港等地,见证了百年中国历史,目前发行广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联合国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审定后,推荐大公报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将它陈列在联合国总部哈马舍尔图书馆。
      著名学者季羡林这样评价《大公报》:“《大公报》的100年可以涵盖中国的20世纪,从第一期到现在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

 

 

刊登的评论文章:

   在中国,水彩画是一个年轻的画种,传入也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由于这个轻巧灵便的画种兼有西方色彩造型的长处以及中国水墨的脾性,在中国很有人缘,先后出现了三四代名家,艺术水准拿到国际上也不遑多让,毫不逊色。近年来,水彩画颇得年轻一代画家的青睐,蓬勃发展的势头锐不可当。应该说,在这个发展历史不长,却高手迭起的领域里,争得一席之地非易事。进入这个领域,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据我所知,周天涯痴迷于水彩画已有十多年了,而且屡屡参加全国性的大展,荣获十多次奖励,成绩颇丰。从他的金奖作品《蕉荫晨曲》到他的《硕果系列》,从他的《鸟与梦同行系列》到他的《圣殿系列》,包含着他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理解,灌注着他的心智、心声、心性。周天涯真情地活着,他把自己的主观情思,深深地融入到作品中,力图在物象原生态的表述中去捕捉大自然潜在的生机。他笔下的硕果清澈、透明,动物真切、宁静,风景平实、清新,人物安逸、祥和,他把自己的艺术框定在精神层面的高度上,在当代水彩画的语境中吸纳中国画的水墨精神,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细腻富于变化和追求真实表达的特征,既有东方情韵的渗透,又有中国诗情的弥漫。


       周天涯的水彩画属于写实表现一路,令人瞩目的是他总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人们通常认为不起眼的景致,用心去体悟那里的一瓜一果,一草一目的生命律动,以新的视觉,新的观念,新的手法在平凡而普通的大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周天涯的作品给我们的启示是:关注现实世界的重要,但不能缺乏敏感与悟性及对艺术的真正理解。艺术创作最大经验是个人艺术品格的言说与方式,有了这些,才会有艺术价值的优势。也许,这正是周天涯不同于他人之处。

上一篇 下一篇